转自:http://hi.baidu.com/try__again/blog/item/60637216bf66155df2de3246.html
去年就以为自己退役了,结果到了今年的省赛,在大圣的支持、队友的鼓励,最关键的是自己的不舍中,还是参加了,没有多少训练,没做多少题目,去年下半年之后,没学多少算法,反而是忘了不少算法,想想还真是有点悲剧。关于自己奋斗过的这些年,一直想花心思理一理自己头脑中的花絮,但是真的不知道如何说起。有些话,我也不敢说的太直白,怕影响到别的一些东西,最近拜读了三鲜大牛的退役贴,其中那句“倘若批判不是直白的,那么赞美就是没有意义的”让我感到震撼了一下,于是就有了如下这篇退役帖。
如果说林学院ACM处在原始社会,那么在我在职的这三年,在以后的人们看来,应该算是林学院ACM的古代史吧。依稀地记得3年前某老师的那个电话,于是我便被拉了过去,together with three other students。一方面,让我们申请个学院的啥啥啥科研项目(后来才知道那是很水很水的一个东西),另一方面,说要带我们参加什么程序设计竞赛,说我们学校比较菜,名额直接内定。
先说说自己是怎么被内定的吧:大一上,上个大半个学期,不知道C语言为何物,直到学期过半,才第一次写出了一个被称之为“输入abc,求ax^2+bx+c=0”的方程的解的程序,之前写过的最难的程序只是1加到100。实在听不懂,于是去图书馆做计算机二级C语言的选择题,做出那一道道水题感觉异常有成就感。就这样到了第二个学期,期间寒假花了半个月无聊写了个很SB的简单水程序,代码量约200行,然后自己超级有成就感。然后是下学期,其实身边很多人都是不学的,虽然我当时写个200行的程序都要花上个大半个月,但是更更悲剧的是比我更菜的甚至比比皆是,当然也不乏几个牛人,当时在我看来他们简直不是人。第二个学期很假地发现数据结构班里没几个人能听懂,当然我也很多听不懂,然后当时那个学期自己的生活就是每天coding一些很水很水的程序,图书馆,或者是寝室。那些难的,我认为我这个智商肯定看不懂,于是跳过,其中包括DFS。于是更假地方发现班里%80的男同志每天的生活就是没日没夜地game,记得自己在某个半夜2点多非常犀利地对那群game党发了火。当时课程设计写了两个破XXX管理系统,一个代码量5000行,一个2000行,当时小孩子不懂事,以为越长越好,真悲剧。在学期中期由于比较乖,比较勤奋,所以当时的数据结构王??老师比较赏识我,他也算是我的程序设计启蒙老师把,至今我还是很感谢他。于是他以一个天才的身份将我推荐给了当时所谓的“教练”莫老师。
第一个暑假:
很假地,没见过学长学姐,没教过我们用OJ,没教过我们输入输出格式,让我们每个人暑假去做100道题,当然更没有所谓的集训。当时我记得很蠢的是,没人告诉我OJ为何物,当然我也不可能知道有OJ这个东西,于是去百度,下了一个后来知道的一个叫做浙江大学ACM题库的chm格式的文件。上面有千个题目,第一道,A+B,嘿嘿,秒杀,再后来第二个,很清楚地记得是好像是一个迷宫之类的东西,当时也不知道BFS,DFS为何物,于是瞎写,也不知道所谓的ACM格式,仅仅是在本地通过了测试,就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这道题目,但是这个题就把我卡了好久,当时一直不会,于是跳过,又在本地测试通过了几道水题。又当时,一个学姐打来电话,记得是大我三届的一个学姐,说实验室(也就是教练莫老师管的那个实验室)找人参加数学建模,还缺一个人,于是刚刚回家的我毫不犹豫地去了。数模集训,感觉有点无聊,但是依稀还是学了点东西,至少我感觉我不比一个队的学长(ZLS)和学姐(SQ)差太多,然后后来在大二上学期初参加比赛,成功成为林学院第一个获奖的大二学生,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并不比学长学姐们差,所以超有成就感。7月22日那天,我通过摸索知道了一个叫做OJ的东西,然后去学习提交的格式,最初记得以为是把所有输入都输入进去再所有全部输出的,所以逃了数模培训去做那个水题,搞了一天都没通过,于是去请教当时4位同学中的另外一位GS,于是我才第一次学会了怎么提交,第一次提交了做题的格式。这是,理论上来讲,我已经入队一个月了。后来知道,GS同学已经在HDOJ过题数高达30道,于是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深深的自卑感和差距感(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于是连去数模培训的时候都经常想着ACM,然后下课回寝室就是一个人做ACM。
几天之内超过了GS,然后就是自己超级有成就感,再后来逐渐发现,原来我一直以为,那4个人就我参加了数模,在时间上肯定不比他们多,所以我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被他们落下,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不做题的,在我过题数高达80题的时候,他们甚至一直徘徊才30个左右,甚至更少,GS同学则做到了50题左右。
再后来数模培训的时候,那帮ACM老队员的账号,就被我一一得知了,SQ110题左右,SHYY则是200题,当时听说的最强的某女,账号倒是不得而知。于是一个目标在我心中诞生,一一超越之,再后来,发现那帮家伙压根就是不做题的,都被莫教练抓过去干别的事情去了。
近乎疯狂的大二上学期:
还是一个人的战斗,那帮新老队员都是不做题的,莫大教练也是不管的,当时非常在意11月17号的校赛,希望那帮“大牛”都去参加,真希望能够一一虐之。当时加入了一个很重要的QQ群“ACM_Lover”,群主是当时浙江工业大学的月光大牛,也就是后来的世界第20,在我最初的那一段时间内,月光大牛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在学校内部,我丝毫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努力的理由,但是正是那一波人,陪伴我走过那一段最艰难的路,当时也把这个群介绍个其它所谓的队员,加都加了,后来貌似除了我都因为长期没发言被T了。
在群里,我知道了背包为何物,知道了母函数为何物,知道了用一些贪心可以解决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还记得一道题,貌似是HDOJ的1838,是我独立在不请教别人的前提下做出的第一个不算最最最水的动态规划,当时徒手写了很多次大数,感觉自己很牛叉,也学会了一些很牛逼的老师没教过的函数,比如memset。到了校赛,11月17日,我非常紧张,我觉得除非有神牛出现,否则我不拿第一真的太说不过去。然后就是在非常的紧张中真的拿了第一,以看懂一道英文水题的优势,战胜了那位同样自以为肯定拿校赛第一的人,那个人是天目的,那个人比我高一届,那个人的名字叫做ZL。由于ZL这小子当时的穿着打扮极度猥琐,其实我当时心想:真TMD的操蛋老子练了3个月居然差点连这么个猥琐的三本学生都干不过。
再于是就是继续的孤军奋战,平均每天大概在6个小时以上,不敢去实验室,为啥呢?因为去ACM教练莫老师的实验室去做ACM会被骂,至少会被批评,再至少会被教育,不用这样用功做ACM。再到后来上课一无聊就去想一些前几天做不出的题目,在上课的时候构思出来,然后回去秒杀掉。开始接触一些算法,学会了当时认为很高级的最短路径,很高级的扩展欧几里得,很高级的nim博弈,很高级的大数,很高级的DFS,我还依稀记得自己做的第一个DFS是哪道,好像是HDOJ1214还是啥,题号可能记错,题目描述不可能记错。当时那道素数环,我觉得网上的解题报告的代码写的太强大了,于是把代码研究了一遍再自己写了一遍。很多东西都是这样,身边没人可问,只能先百度学会,再做几个类似的。
记得当初月光大牛说:我是他的榜样。再后来,猛然有一天,ACM_Lover群里有人说,我出名了。当时莫名其妙地汗了很久,后来才知道,是HDU?ACM赫赫有名的刘大教练在他们人气颇高的论坛公开表扬我,据说上一个被表扬是SUNNY大牛(在我心中这种人就是神)。
当时HDOJ大概也就1000个题目,然后无情地消灭了其中的%30,逼近第一版。那个学期学习了很多简单的算法,熟悉了一些简单思维,当时自认为在编程方面很白痴很笨蛋的我,算是有了一点点进步。期间,由于自认为做题上瘾,不戒不行,于是每天去图书馆,发现自己不能到5楼,去5楼就找算法的书看,看着看着又想做题,很悲剧。于是去三楼呆了半个月,期间每天估计只写程序4个小时左右,再然后就是,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就离开了图书馆,回到了寝室做题。PS:当时ACM_Lover的人都说我进步很快,我几乎每天都在群里请教他们问题,然后我成了那个群的管理员。寒假前,本来抽几天去复习下期末考,然后实在受不了了去问我们的莫大教练我应该怎么办,他建议我去看算法书,于是花了1个礼拜干掉了又一本算法书,记得是贵州的某大学写的,感觉在算法复杂度的分析上讲的相当不错,期间逃了课、除了吃饭就是看书。某场考试之前,我在干一道题,记得是HDOJ的1755,题目倒是真的忘了,卡了很久,赶在考试前在威士忌大牛和cryboy大牛的帮助下过了,但是郁闷的是后来忘了总结。
那个寒假:
学院把ACM交给了大圣管,首先开了个会,校赛前X名悉数到场,莫大教练说他那边有2个队,其实我觉得当时那是相当地无语+汗的。然后老莫要我们实验室的在实验室里读论文、做实验还是干啥的,让我们抽些时间去做做ACM。当时我们4个大二的,我也希望能够带出几个人来,比如当时的XB、当时的GS、当时的FFQ,PS:当时我还没学会BFS,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东西。但是一些简单的小博弈,就是不用敌对搜索的那种,还有一些组合数学,比如catalan,一些简单的动态规划,一些最最最最最最最简单的图论,已经会了,还有母函数阿,突然想起来,当时还学了线段树,花了我N久的时间写出了一个叫做RMQ的东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55a4f01007ilm.html
这篇日志是当时想休息一段时间不写题而写的一篇总结帖。当时我也在月光大牛那个群里面曾经无数发表过类似的言论,然后每次向他们请教问题,他们总是惊异地说:你不是说你要休息一个月吗?没办法,哥忍不住,所以每次说这种话都是放屁的味道更重一点。这个帖子还是总结了下当时会的一些东西。在后面的寒假前的一个月基本上都是巩固里面说的那些东西。当时不知道比赛可以带模板,所以当时会的一些算法基本上都能闭着眼睛写出来。
扯远了,回到寒假。寒假集训每个人发200块。在我们莫大教练的那个实验室,对于那群学长学姐来说,则成为了他们在实验室干活的奖品,因为在名义上在大圣看来他们是在集训,实际上......,不说了。大二的,基本上在哪个寒假过后都做到了100题,当时我对XB这个人的印象是:很勤奋,但是毕竟是学电子的,在这方面悟性一般。此人将在后文继续提到。
那个寒假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个叫做ZL的人。当时开会后我建了一个QQ群,也就是我们现在集训队的群。当时也有很多人不来了。感觉这个家伙是属于做事很疯狂的那种人,也让我突然有成就感了一下原来我校赛击败的不是一个猥琐的三本学生,而是一个牛人,虽然ACM当时不是很牛,但是可以说除了我他可以在我们这里简单地秒杀任何人了。他教会了我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用dfs可以判断图的连通性,但是记得我教会他更多,后来他成为了图论大牛,但是当时那些最简单的图论算法,比如dij,比如prim,比如folyd,比如kruscal,都是我教会他的。
有一个很搞笑的插曲,就是:当时我看了prim算法的理论版,于是写了一个O(n^3)的版本,ZL很轻松地看懂了,然后收藏之作为了模板。
寒假回了家,家里没网络,所以很显然地,可以很轻松地断了做题的念头,也好歹可以阻止一下自己ACM过于狂热的势头。回家前,我在各个OJ的过题如下:HDOJ 397,PKU+ZJU约80左右。当时队里一些比较优秀的同学,主要有,本部大三的CP,跟我一届的XXL,比较勤奋执着的,还有XB。过年期间某次去亲戚家,还是登陆了那个我喜爱的HDOJ,发现ZL神牛在过年期间在疯狂刷题。开学回到学校,发现ZL神牛303题,我还是397。
备战省赛:
开学后,开始为组队的事情担忧,其实从心底里,我肯定是本部最强的,没有之一,自信地讲我相信他们加起来也干不过我。一场又一场的各大OJ比赛印证了这一边,我第一、后来的庄大神牛第二,然后要找第三名得往后找好几版。当时莫大教练的实验室给我分配了些任务,现实地讲老莫对我还是很好的,只是在ACM上的一些做法,让我感觉,至少不符合我原来的心愿吧。然后我就必须合理分配ACM和老莫那里的时间了。但是无论如何哪怕是出于热爱跑开什么团队什么的东西,我也会花很大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时间去做题。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更累。当时XB也会经常花些时间做做题,跟我一样做老莫实验室的事情,然后接了电子的一个项目。说:很累,我表示理解。
然后就是临近省赛了,我开始为自己的队友问题犯愁。 深知到了省赛老莫肯定会让我们实验室自己组一个队,现在说起这件事情倒不是说抱怨,只是阐述一个事实,虽然对于ACM的发展来说,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这是后话。曾经想过让FFQ好好练,然后尝试着引导她去做一些题目学一些算法,最后失败,原因有二:1、她兴趣不是很浓;2、她不是太相信自己的实力。实验室里唯一能组队的只有XB的了,有一段时间和他商量了下,他去练DP,后来果真成了个DP高手,当然,指的是简单的DP。然后只能提前问老莫了,问组队怎么办,去年寒假那帮拿着寒假集训的钱的人,我是不指望了,但是估计大圣心里还是很指望他们的,对此我只能感到深深地悲哀,ACM这个东西不能如此被神圣地玩弄,不参加没人怪你一丝一毫,可是这样胡搞,真的有点太那个了。然后老莫让YYH跟我们组队,然后3月底是一场校赛,也就是所谓的省赛选拔赛,都是水题,轻松秒杀8个水题名列第一,庄大牛估计又紧张了,居然差我2题名列第二。然后XB同学好像名列第5,YYH同学在出题人SXJ的帮助下做出3个题,实际只做出了一个,这是SXJ后来告诉我的,还建议我不要组他。其实YYH是一个蛮好的人,他也说要不是老莫去让他做这个事情他是不会再去趟这个浑水的,对此我只能表示无奈。记得老莫当时还怪我说只管自己一个人训练都不搭理队友,于是我就更汗了,问XB最清楚了。
组队赛做的很差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状态一下子差了好多,当时YYH基本上是一个看题者的角色,XB的DP不错,但是别的基本上也不会什么了,还有就是数学不错,所以当时我们队配合很差,一直很差。说个东西一个队很少有个人能听懂我是说啥的,我也只能无奈了,其实当时还是没有怪XB的,虽然说实话实力确实一般,但是他毕竟不是学计算机,而且本身很努力,何况他的DP还是不错的。不能怪谁,只能无奈,然后有时候比赛人都凑不齐,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状态一直很差。而几乎同时,也在听ZL大牛跟我一直的抱怨,说怎么怎么样,当时他的队友是WY和ZP,ZP后来一直在练简单的搜索题,而WY在我眼中是很淡定的一个人,脑子不错。还有就是CP队,CP+XXL+WCQ。当时三个队的实力被认为是实力差不多,省赛应该有一个队能拿银牌,但是不知道是哪个队,当时,确实,我和ZL乐观地认为,是这么认为的。
然后是杭电的一个邀请赛,很悲剧地我连一个FLOYED裸题都没有做出来,而我是我们队唯一会这个的,所以只能怪我了。比完之后压力有点点大,然后大圣试图给我降压,哎,其实这也不完全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悲剧。
结果到了省赛,永远记得李光辉在我入场前把我拉过去,交代了4个字“保银冲金”,于是我直接无语掉,您看我校赛做8个水题就这么说么?您没看见我连个BFS都不会么?您没看我是我们队唯一会最小生成树,唯一会用一点STL的么?然后带着巨大的压力进场了,直接崩溃,一道很水很水的题目输入看反了,到最后也没能看出来,也怪不得别人,我又是我们队唯一会这个的。当时XB差点把刘翔那个DP做出来了,又是因为细节问题。当时真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感觉从我们这个队里可以折射出林学院ACM,包括楼下老莫实验室很多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
省赛在压力下直接崩溃,相当郁闷。想到那些平时比我菜的多的人都拿到了比我好的成绩,更是几近崩溃。没有人知道我大二这一年是这么度过的,没有人知道当别人dota的时候我在干什么。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单独地每天奋斗6-8个小时那是什么滋味。
几乎心凉了,甚至想过直接退役,给老莫做做东西算了,说实话老莫对我还是很不错的,人也很好,只是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我觉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初识暑假集训和亚洲赛:
当时对于亚洲赛,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第一,心里根本就没这个概念,第二,我们真的很菜,菜的一塌糊涂。然后我和庄牛商量着亚洲赛的时候,其实我们更想到时候我们能组到一起。然后我正式向大圣提出建议,问我们能不能参加亚洲赛,然后大圣说有机会肯定争取,其实他也不知道亚洲赛为何物。甚至当时连暑假留下来集训,也是ZL向大圣强烈建议的,否则我估计根本就不会有暑假集训这个东西在,甚至当时大圣自己也没这个概念。
于是就是接着进行暑假集训,怎么练?不知道,没人搞过。作为学生,和庄立一道邀请了sunny大牛来我校讲座,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反正就是不能这么闲着。当时sunny大牛讲的也挺郁闷,问有人有问题没?没人有问题。又请了LCY和XIAORENWU等大神来讲座,不知道效果几何,钱是花了不少。当时XB退了,我和XMM还在老莫那儿,暑假要干活,写一些简单的传感器程序,然后就是干苦力,鉴于人品问题,我们暑假在老莫那里还是尽心尽力的。然后集训队这边,怎么说么,很累,每天实验室回来半夜到寝室我都会写程序到最早也到凌晨一点,然后队内比赛么肯定也是继续参加了。XMM学弟比我更狠,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此人必成大牛,但是感觉这个小子看问题不是黑就是白,有点不好,所以经常在QQ在进行一些争论,我觉得有争论总是好事情,说明有想法,不管想法是对是错,总比没想法好。当时XMM大牛白天在老莫那边干活,现在的人可能理解不了,不能退了么?放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就知道了,我相信07的应该都能理解,也是想学东西么,而且工程这种东西。然后到了晚上,XMM就发威了,通宵么就是常有的事情了,经常在某个白天XMM突然从学11的2楼实验室里消失了。后来才知道是去办公室睡觉了,于是我只能叹息,有时候老莫批评他,我只能尽力为他辩护,不管怎么样,我佩服他,我服他,他也确实比前一年我强很多,从他的身上,更多地看到了前一年我自己的影子。校内个人赛,一共5场,自己前2场比的不好,好像一个第5一个第7,貌似最后三场还是连着三场第一最后总成绩还是第一。但是这并没啥好开心的,诚实地说由于在楼下干活,虽然通宵达旦成了最经常的事情,但是自己的训练强度并不大,相对大二上那段近乎疯狂的日子,甚至很小,而且很多队员在我看来并没有尽力。当然,那个叫做庄立的男人,还是除外的,甚至跟他比我一直是觉得自己太懒了。那个男人在暑假在实验室睡了2个月,前期我总是在半夜1点跟他说我先睡了,后期楼下干活完毕之后,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6楼的实验室说我回去了,然后他继续干活做题,早上回来我叫他起床,偶尔给带个早餐。那个暑假他学了很多东西,虽然跟后来比算得上很少了,但是在我们看来,那个寒假他拉开了我们很大的差距。对于其它一些07级的呢?我没有一个满意的,甚至感到失望,XMM是那群07的里面最忙的,但是确实做题最多的,问问题最积极的,ZZ/ZJL在那个时候我根本一点都不满意,和ZL在统计大家暑假的训练情况时候,嘴里直呼“悲剧阿悲剧阿”。一些主力的队员呢?比他们好点,但是真正谈的上蛮用功的也不多,当时组队的时候跟ZL和CP组在了一起,ZL自是不用多说,关于另外一个队友但是还和ZL讨论了很久,还拉上了天目二队队长WC来讨论,WC这个家伙,实力不是最强,但是比较厚道,所以就拉了他讨论了。我比较看好CP、庄立比较看好WCQ,王晨比较看好XXL,但是也是不怎么决定的下来。后来还是选择了CP。
好吧,如果说的直白一点,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我承认我选错人了,甚至很郁闷。只做人不做事的人如果不参与你的事情,会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只做事不做人的人,很难在一个团队里生存下来,我只能说他是属于前者。多场的比赛只有2个人做,XMM经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队CP不做题的么?我只能无言以对了,当时不想说的太直白。其实当时挺郁闷,虽然承认当然的努力程度不及庄立,但是在原则问题上我还是把握的住的。然后组队和比赛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某场CP来的比赛,我感觉比的还甚至不如和ZL两个人分工合作组队的ZOJ的几场月赛。很多配合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好,所以两场区域赛直接悲剧,相当郁闷。只是觉得对不起ZL,这个结果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遗憾,而对CP来说,就像队里另外一个队员私底下跟我说的一样,哎我想我还是不说了。
对于那次比赛,我对失败的总结如下:
1、三个人完全没有形成合力,基本上开学那一段一下课我是马上去实验室做题或者干嘛的,庄立么更不用说了,勤奋程度远胜于我。而CP,更多的时候以帮忙协会为借口,可是偶尔来实验室的时候,虽然嘴巴里说着要训练,但是却有90%以上的时间不知道在网上搞什么东西,非常偶尔大家一起通宵啥的,一起做一套题,这位同志也往往是做完一道水题然后直接不知道干嘛去了。有时候庄立说一句:这么简单的题做毛做,还会被回个一句:你牛逼你牛人你做难题好了,我还是从基础做起。于是除了汗我也不再想多说什么了。
2、平时的练习就有问题,虽然对一些基础的算法我和庄立加起来还算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对应一些基本的变化我们还是始料不及。平时还是缺乏一些思考方面的训练,做题喜欢往水题和模板方面去做,偶尔虽然能够做一些难题,具备在平时解决一些中难题的能力,但是火候远远不够。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老莫的实验室宣布解散,于是我只能加入老祁的实验室,于是也得参与一些项目,当时开始独立做一个关于点菜系统智能配餐和推荐菜的东西,主要是一些算法问题,这也成为了我现在毕业设计的题目。
亚洲赛之后还是告诫自己要稍微花点时间在别的方面,原因有二:
1、我确实在其它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感到庄立在一些实践方面比我强大太多。
2、感觉集训队的很多人都毫无作为,心里有点不平衡。
对于那个学期的集训队,我的总结如下:
XMM同学依然坚持着刻苦的训练,当时在算法的掌握方面进步很快,虽然我们都认为这家伙有时候有点NC,但是大二的其它两位同学都很不满意。经常关注他们在HDOJ的账号情况,有时候只能继续无奈地摇头,XMM也私底下经常向我探讨一些这方面的情况,的确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真的非常无奈甚至对于我来说非常郁闷,于是经常告诫自己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大三里头,人已经走光了,除了我只剩下XXL同学,那个学期他由于没有参赛任务,练习也不多,反正就是那个学期林学院ACM属于停滞不前的情况,大部分人都很懒散,而我是那种容易被这种事情所郁闷到的人。
然后就是到了寒假,寒假找了几个新生,所谓的集训也只是大家待在一起做题,没有老师没有条件,我们能做的也真的只有如此,新生们普遍比较勤奋,但是后来遇到瓶颈的时候,也明显缺乏更进一步的动力,我们不可能手把手教他,就如HDU某牛跟我说,哎,原来进了集训队也还要靠自己。
新的征程:
然后寒假回来之后开了个会,大圣请客吃了个饭,之后大家都就很多问题展开了一些讨论。比如XMM的ACM就是ACM,XMM确实那段时间相当的努力,所以看到很多人不作为感到有点想法,对此我感到非常理解。然后就是庄立大牛在校内发帖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都说的很好很精辟,林学院的ACM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很多人确实说的多做的少,当时的现状虽然就一年前那个白痴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依然是一穷二白。
然后CP不来了,然后我们拉XXL来组队,我、ZL和XXL组成了当时的ZJFC-FLY队。当时几场比赛下来确实感觉都还不错,除了偶尔的低迷一下,至少基本上能够干掉HDU一半左右的队伍,从来没有出来被HDU12个队集体狂虐的情况,除了省赛。当时训练算是比较正规的,当时我们几个耗费了一些精力自己出题,尤其是小夏,出题格外认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比较郁闷的事情,大一的比赛不来的理由N个接着N个,甚至大圣问他的理由跟和我说的理由不一样,超级的无语。真想把他们一个个全部宰了,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坚持很不值。但是庄牛的觉悟实在是高,我深感佩服,对于这种毅力的人,除了佩服和仰慕我也真的不好说别的了。
当时ZL牛把百度杯的机会让给了WC,我们在武汉做了三道题,基本上算是正常发挥吧,只是WC的错误引导让我错失了一个再过一题的机会,那道题回来后被我轻松1Y。然后回来继续训练,当时我+ZL+XXL训练还是相对认真的,可能XXL同学稍逊一些,但是整体上看还是不错的。然后在宁波邀请赛拿了个铜牌,我们感觉我们的配合很差劲,尽量弥补,到了省赛,省赛成就了一个ZJFC-ACM史上一个经典的悲剧。虽然这一年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从现实的讲由于原来的底子实在太差,这一年ZJFC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也许新队员感觉不到,但是在我们看来,哪怕这一点一滴的进步也是来之不易。当时我们队因为一个水题的发挥而从rank 9跌落到rank 61,而XMM所在的队却因为看错题等一系列失误,造成了悲剧。没有银牌太意外,我们队更是无地自容,根本不敢直接面对老师,面对大圣,甚至面对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
再战:
然后重新组队,我和XXL拉来了XMM,两张拉来了当时新生里面很勤奋的CLX,我觉得当时的CLX比现在09级的新生都要勤奋,但是进入大二之后有些懈怠。然后省赛后一周出征上海全国邀请赛,题目异常恶心,除了一道简单超级大水题之外,剩下的题都不大好做,最后我们队恶心模拟过了一道游戏题,拿了一个银牌的尾巴,他们队11分钟过了一个水题,然后ZJL听说在用双向BFS搞那题,没搞出来,于是他们拿了铜牌尾巴。
后来跟ZZ同学在校内就某1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当时我还发了一个帖子,貌似被省内的好几所ACM弱校转载了,当时,那便是我的心里话,当然,很多问题我还是说的委婉了点。
大三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还是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虽然CP创立了ACM协会,但是真正带领协会发展起来的,还是ZZ同学,这一年他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功夫,当然下一年也是。但是我觉得他在真正的对算法等的投入上还太少,甚至我觉得有时候还能够更加花精力一点,尤其是大二早期,所以我认为他的进步并不大,但是他确实为林学院ACM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很多的贡献。
然后便是暑假集训,暑假集训我觉得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在组队比赛方面我们也以绝对的优势战绩压过了Wing队。我们冲击三个赛区的资格未果,最后,我们仅仅非常侥幸地获得了两个赛区的机会。
暑假集训的总结如下:
1、就如张真所说,跟上一年相比,今年的集训效果已经很好很好了,新人们确实在不断地进步,因为在真正地训练,像前一年,根本不知道在搞什么。
2、基本上白天大家都处于训练状态,当然由于缺乏大牛跟HDU无法同日而语,晚上有时候安排休息有时候安排比赛或者讨论,但是通宵的事情基本上是没干过。XMM由于长期通宵,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开始不断地去医院。就如老刘所说,关键的是在实验室训练的时候而不是在实验室的时间,这话说的很对。
3、作为队长,自己也还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比如因为争取去国外参加机器人世界杯的机会而离开集训队很久,集训状态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4、这批新队员大部分进了老祁的实验室,后来基本上做项目去了。留下来的只有YRH和YHZ,前者成为了现在队内非常重要的一名队员。
然后就是亚洲赛了,网赛干了5场,很庆幸地进了2个,没有完成进3个赛区让Wing队去一个赛区锻炼的目标。在宁波由于身为队长的本人的糟糕发挥,一塌糊涂,2题草草收场,铁牌第6;回去继续训练,期间做了上海的现场赛同步赛,感觉这场要是进了肯定拿牌,可惜没进;到了武汉,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甚至是志在必得,当时和XMM探讨了下迅速过了一道水题,但是更悲剧的事情由于没有我们三个YY出另外一道题目的水题本质,所以派了代码能力相对较强的我去恶心模拟之,采用了非常麻烦的恶心模拟法去硬搞,由于我代码能力弱接近过了半场时间才过了那个题目。然后就是接下来的另一个悲剧,小夏不小心读错了道题目的很关键的意思,浪费了25分钟左右的时间,幸好XMM及时更正,YY出正确的意思后我们三个人都没什么好的想法,期间无奈的暴力了一次,然后我YY出了DP的方法,然后去敲,敲完之后已经封盘快20分钟了,期间WA了2次,第二次WA的提交感觉太过于仓促了,然后三个人一起查错,终于在275过掉了这题。但是我们的收获仅仅是所谓的第一次在亚洲赛做出3题,铁牌第一,4个做出3题的铁牌队之首。之后只能感觉到无奈,那是相当大的无奈。这场比赛我真的尽力了,我们犯了一些错误,从个人来说我确实已经发挥了该发挥的,但是组队配合的模式还是有一些问题,比如我更大的优点是思考,而不是代码,让我过久地停留在CODING上不应该,但是好的是几乎全场都只有我1个人在CODING的比赛自己没犯什么太大太大的错误。只能无奈了,对于我们队我们学校来说,这个表现不算丢脸,只能遗憾,巨大的遗憾,ACM生涯巨大的遗憾,同样的队伍数,在上海赛区是78个铜牌,在武汉只有76个,我们第77名,只能无奈了。也怪我们实力不济阿,但是这个运气真的太背太背了,难道天生要亡我么。ZJFC的ACM难道要一直悲剧了,那个晚上于是我失眠了,那种感觉就好比湖人最后0.4秒被fisher绝杀了一样。
带着巨大巨大的遗憾,加入了考研的大军,之前草草地复习过,期间回家了一趟,看一下女人,然后回家休养一下,真的很累,心累,回家还没怎么复习,回来已经是11月中旬,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了。然后在实验室通宵半个月,由于空调坏了几乎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白天坐着就是看书,想睡觉了就起来跳一跳继续看书。在外面租了一个月复习,期间庄牛来了林学院几次。本来只是希望于RP爆发才能考上,最后虽然一志愿差6分还是被211的南昌大学要了,也算是对我的一个肯定吧。
不经意的小突破:
今年没有怎么太大的训练,只是偶尔的做做题,很多去年很有感觉的算法,现在已经很茫然了,再加上复试事宜、队友找工作等因素,训练的不是很好。省赛的时候我们表面上并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要求,大圣也没。但是在我心底里,我觉得如果发挥的好,在题目区分度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能进了省赛前20名,最后的事实是省赛第22,也差不多了。林学院在今年搞了3个银牌,搞笑的是唯一的铜牌居然是较强的Wing队获得,也实在是天意弄人,以新人为主的两个队也拿了银牌,还好,没被他们虐。
但是实际上我觉得他们的实力上都还没到,至少跟Wing比有差距吧。不过他们现在最大的进步就是:队员的实力比较平均了,因为人多了,整体强大了,压力也小了,我们当时在同等的实力的时候,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还有就是,今年的省赛题区分度确实不好,还有一道题被他们用暴力过了,我们不是暴力的,事后还YY如果没被暴力过或许我们还真有机会冲金牌也说不定。省赛那道金牌题是恶心YY题,我们写了2个多小时也没过,最后发现了个恶心情况来不及改了,作为那题敲代码的我,我有点遗憾,真的。
本来这个时候应该退役了。后来又去参加了邀请赛,跟ZZ和YRH组,本来想搞个银牌,最后自己发挥一般,队友中规中矩,拿了个铜牌中游,就这样吧,算了吧。退役了。
对于这个学期的林学院ACM的总结已经在以前多篇帖子中谈到,现在也不多说了。总结起来就是说大一的很平均,基础很好,没有过失败的经历没有阴影,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要想更进一步,他们现在来看还是比较困难,就怕他们因为良好的开局而影响了后面,高估了自己。而且集训队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顿时感到自己老了,但是仔细一看,能像已经庄立一样执着的人,能在群里的激烈跟学长争辩某算法复杂度和优化的人如XMM,已经没有了,或许这只是因为,他们还年轻,但愿吧。随风奔跑,有梦做翅膀。
最后感谢一下本文很少提及的那个叫做张真的男人,他让我认识到光靠一些东西干不成一些事情。但是希望他们认识接下去的路漫漫。
敬佩所有超级弱校的能在坚持到底的刻苦不懈的ACMer,比如早期CJLU的JayJay大牛,比如城市学院的机器猫,比如,宁波工程的Tsubasa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