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我们对于上海交大ACM班的关注 分享至QQ空间

发布时间: 2011-11-22 18:18:27.0 点击: 3919

交大ACM班的同学都是大牛人,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出国深造都易如反掌。某位牛人在学习和研究的不经意间已是四年过去,只像睡了个午觉,感觉先找个工作做做也行,于是来到微软公司的招聘现场,现场门口是无数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他们都拿着毕业证及大叠的材料战战兢兢、规规矩矩地等待招见,他直接走进去,只说了句:“我是交大ACM班的!”便搞定工作。

我们对于上海交大ACM班的关注

马春江

我们对于上海交大的关注,是从儿子陈明骋读高二时开始的。当时,儿子因参加江苏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获得了大学保送生资格。此时,他的竞赛辅导老师曹文向我们力荐交大ACM班。从曹老师那里,我们知道了这个班有全新的办班理念、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卓著的教学成果。我们还知道了这个班的“掌门人”俞勇教授是位极富人格魅力、极受学生爱戴的好教练。他治学严谨,教人成才更教人做人。我清楚地记得,曹老师这样对我说,你儿子进交大ACM班比去清华更合适更受益,交大会成就你儿子!曹文老师是我儿子的恩师,我们熟谙他的人品与学养。我们坚信,听曹老师的话,准没错!于是,我们选择了交大!选择了ACM班!选择了师从俞勇教授!

在交大两年多,儿子的成长与进步,让我们自豪,更让我们欣慰:交大ACM班,的确是儿子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儿子在交大的两年多时间里,不断地向我们传递着他取得成绩的喜悦,让我们分享着他健康成长的快乐:从校ACM队的一名参赛队员到成为校ACM一队的队长;每学年都获得奖学金,上一学年,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代表交大ACM队参加全球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分区赛两次荣获冠军……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ACM班的学习、ACM队竞赛的历炼,俞勇教授的言传身教,让他收获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一些品质与精神。而这些,将助他迈向更成功之路!

在我们眼中,儿子陈明骋一直是个聪明好学、自律自强、成绩优秀的孩子。从小到大,他得到的奖励、听到的夸赞真得不少。但往往这样的孩子好胜心太切,凡事太追求完美,甚至有些自负。而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过于好胜,将不知放松,就像穿上了一双美丽的“红舞鞋”,那样,会走得很累。而“自负”便不善分享与合作,从而影响事业发展。可交大ACM班,ACM队,让他有了这样的转变:他懂得了“拿起”与“放下”,他学会了对于他来说最要紧的东西:合作与分享,理解与赏识。他变得越来越豁达,越来越明事理。

儿子是ACM班的班长。班长的管理职责,让他学会了服务,学会了赏识。记得去年暑假,他在家呆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就说要去学校了。我说,你又不要军训了(他在读预科时提早一年军训了),这么早去学校干吗?天气又这么炎热!可儿子的回答至今让我感动:作为班长,同学都在烈日炎炎下军训,我怎么好意思躲在家中休息?我虽然不要军训,但我可以去帮同学做些服务工作啊!听了儿子的话,我心中甚是欣慰,因为,我知道,一个心中装着集体的人,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我还不止一次地听到他这样的话语:妈妈,其实“班长”这个名称对我来说是徒有其名,我因为要搞竞赛,班上的事情我做不了多少,都是我们的团支书在帮我担当着,他帮我做了很多事,可他从来不张扬,不显摆。我们的团支书很能干呀!他学习好,工作好,能力强……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同伴的欣赏与感激!

儿子是ACM一队的队长。为了竞赛,他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平日里,他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即使是寒暑假,他在家休息的时间也不过一周左右。但我们深深感觉到:他累并快乐着!他愿意为之作出奉献!今年寒假,在他给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递交的一份学期汇报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令我们欣慰与感动:

“……生活在交大ACM班的同学,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我们更多的是被赋予责任。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

“交大的ACM班、ACM队,是俞勇教授培养学生的平台。我们参加ACM竞赛,并是不只是想着得奖,而在在传承一些精神——理解、宽容、奉献。交大的ACM队,是全国唯一一个有强大学生教练团队的学校。老师只有俞勇教授一人。俞勇教授管理ACM班、ACM队,还有APEX实验室,非常非常忙。其他学校为什么没有学生教练?绝对不是因为没有人才,而是没有人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参加过竞赛的学生退役了,就走了。只有交大ACM队的学生留了下来,帮助新人成长。这是我们的传统。这是交大的感恩精神。参加过交大ACM队的同学,不管在比赛的那几年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当他离开这个团队的时候,一定是心存感激的。因为他收获了最重要的东西:理解、宽容、奉献。我们没说一定要赢的,但我们是一定要成长的。一个人,在他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两三年之后,如果其思想和高中里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知识储备、个人能力的话,那不能算是成长。那是个大孩子,不是个大人。我们的父母辈,经历过困难的日子,对于责任的理解普遍比我们深刻。交大ACM队的教育,或多或少弥补了我这方面的缺失。

“俞勇教授说,我们少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理念。他进行的,是‘理念教育’。

“所以,我很愿意为了交大ACM队在新一年里的成长,尽我所能。

“……

“成为交大一队队长,是我高三读预科时就有的梦想。当时的这个梦想是只关于我自己的,我想要这份光荣。现在我得到了它,然而当时的那个我已经不在了,已经没有人在乎这其中的光荣。目前,正在书写本文的我,感到的只是责任。我要好好带队员,不让他们留下遗憾。于我来说,输赢没有那么重要,然而,我身后是交大,我眼前便看见我的历史使命。……”

在这份汇报中,还有这样一段对交大饱蘸深情的话语:“高二时我选择了交大,当时曾经在清华和交大间迷茫。然而现在我知道我来对地方了,不仅如此,我还愿意向所有高中生发出邀请,希望大家一起加入这个让你懂得珍惜的地方。”

透过这份汇报的字里行间,我感动于儿子的成长与进步。他学会了“感恩”,懂得了“责任”,理解了“奉献”!我更欣慰于儿子对交大的无限深情与挚爱。他在这里享受成长,享受成功!

作为孩子的家长,请允许我们借此向交大表示深深的敬意与谢意!感谢交大!

[注]本文作者为陈明骋同学妈妈,她本人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目前担任常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返回 |   | 转到页头|
Copyright © 2008-2025 (浙ICP备2022001332号), TZOJ.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2025 台州市非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市君悦大厦B幢1603室